集控中心外壳是集控中心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,以下将从其作用、设计要求、常见材料及制作工艺等维度进行详细介绍:
1、作用
保护作用:为集控中心内部的各种设备和部件提供物理防护,防止灰尘、水汽、杂物等进入,避免设备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损坏,同时也能防止人员误触或误操作内部设备。
支撑作用:为内部的电路板、显示屏、连接线等设备提供支撑和固定,确保它们在合适的位置上,使设备能够稳定运行,防止因部件晃动或移位而导致的故障。
散热作用:集控中心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,外壳需要具备良好的散热性能,通过散热孔、散热片等设计,将内部热量散发出去,防止设备因过热而性能下降或损坏。
电磁屏蔽作用:能够对内部设备产生的电磁信号进行屏蔽,防止电磁干扰泄露到外部,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,同时也能防止外部电磁干扰进入集控中心内部,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准确性。
2、设计要求
外观设计:通常需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,同时体现出现代化、科技感的特点。例如北京联众煤矿智能化集控中心,采用“流体设计理念”,打造三维立体线条曲面造型,塑造流动感、节奏感的精细立面。
结构设计:要保证外壳的强度和稳定性,能够承受一定的外力冲击和振动。同时,需要考虑便于安装、拆卸和维护,如采用模块化设计、快拆结构等,方便工作人员对内部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换。
接口设计:根据集控中心内部设备的需求,合理设计各种接口,如电源接口、数据接口、网络接口等,确保这些接口便于连接外部设备,同时保证接口的密封性和稳定性,防止接口松动或进水等问题。
通风散热设计:为了有效散热,外壳上通常会设计通风口、散热格栅等结构,还可能会配备风扇等散热设备,如区域集控中心调度通信用散热型交换机机箱,机箱本体两侧分别设有散热格栅,其中一侧散热格栅处设有抽气风扇,另一侧散热格栅处设有过滤网。
3、制作工艺
钣金加工:对于金属材料的外壳,常采用钣金加工工艺,包括切割、折弯、冲压、焊接等工序,将金属板材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,并进行表面处理,如喷涂、电镀等,以提高外壳的耐腐蚀性和美观度。